为深入贯彻国家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交通与测绘工程学院“推普筑梦”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2025年7月7日深入周至县,在滨河社区与黄兴村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架起沟通桥梁,用实际行动赋能乡村发展。
首站滨河社区:探民生实情,感社区温度

实践团首站抵达周至滨河社区,与社区工作人员座谈交流,系统了解社区人口规模、便民服务体系、文化建设等基本情况。随后,团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开展实地调研,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普通话的认知度较高,超八成受访者表示“愿意主动了解普通话知识”“支持在社区推广普通话”,积极态度为推普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实践团参观了老年活动中心。只见老人们丰富的文娱活动让成员们深切感受到社区对老年群体的用心关怀。成员们还走进社区便民窗口服务、邻里矛盾调解等日常工作,直观体会到社区“精细管理、贴心服务”的一日流程,对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力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再赴黄兴村:润童心筑梦,入农户传声

离开滨河社区,实践团一行来到周至县黄兴村,实践团将温暖与知识送到村里的孩子们身边。成员们带着礼物与孩子们互动,通过“击鼓传花”等小游戏拉近距离,在欢笑中讲解“说好普通话能认识更多朋友”等道理,鼓励孩子们从小做普通话的“小推广员”。活动尾声,孩子们捧着礼物,用稚嫩的普通话说着“谢谢哥哥姐姐”,成为现场最动人的风景。


为更全面掌握当地语言使用情况,实践团分组入户走访。成员们用亲切的方言问候拉近距离,再切换到普通话与村民交流,细致了解日常用语习惯,并结合乡村振兴案例,讲解“说好普通话能更好学技术、卖特产、看新闻”的重要性。同时,成员们还向村民介绍了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在技术推广、乡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果,让高校助力乡村的故事走进寻常百姓家。


此次实践活动,既让“推普筑梦”的理念深入基层,也让实践团成员在行走中读懂乡村。交通与测绘工程学院将持续以实践为纽带,推动普通话推广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青春力量在服务基层中绽放光彩。